论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共2670字).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论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共2670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共2670字).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论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共2670字)摘要:现代社会,要求人才德才双馨。化学教师如果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就不仅能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本次研究说明了高中化学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问题。关键词:高中化学;化学教学;德育教育一、引言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可以让学生明白学习的目的、方向及责任,学生只有拥有这样的道德品质,才能够成为一个德才双馨的人才。化学课程不是思想品德课程,教师不能化费大量的时间在课堂上给予学生专门的德育教育,而只能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师如何结合化学教学的需求高效渗透德育教育,是本次研究将要说明的问题。二、应用教学情境创造给予学生
2、人文教育学生为什么学习化学知识,是学生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如果学生有崇高的学习理想,就会以这一理想作为学习推动力,积极的学习;反之,学生就会缺少足够的学习动力,学习知识的时候,容易产生倦怠的学习情绪。教师在情境创造的阶段,应给予学生大量的学习背景材料,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大量化学科学家的事例,让学生产生学习反思,受到德育的教育。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盐、碱等化学知识时,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化学家侯德榜的事迹。教师可以使学生了解最早发明人工合成纯碱的方法是在18世纪末期,法国的路布兰用芒硝加石灰石与煤,在高温的环境中将这些材料碳酸化,获得了碳酸钠。到了1861年,比利时的化学家索尔维发
3、明了一套能获得97%纯碱的方法,这套方法被申请了专利。20世纪20年代,美国获得了这套方法。当时新中国建立,中国缺少生产碳酸钠的方法,候德榜为了我国的发展,抛弃了发达国家给予的待遇、克服了物质方面的诱惑,他越过了重重障碍回到祖国,帮助祖国开展化工事业。侯德榜把他的侯氏制碱法带给我国,并在四川建立了中试车间、在大连化工厂建立了联合制碱车间。侯德榜指导当时的工厂制出了优质的纯碱,让我国的制碱技术不落后发达国家,从此以后,我国不再依赖发达国家的生产经验及技术,可以靠自己制造出纯碱。并且他还把制碱技术公开地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各国人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侯德榜的事例思考,学生是为了什么而学习?仅仅是为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如何 化学 教学 渗透 德育教育 2670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