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讨(共3023字).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赏识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讨(共3023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赏识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讨(共3023字).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赏识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讨(共3023字)摘要:合理运用赏识教育是鼓励和认可学生行为的方式,能给予学生帮助,引导其树立自信心与自尊心,促进学生进步。文章结合教学经验,以赏识教育理论为基础,探究分析了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赏识教育,仅供参考。关键词:课堂教学;赏识教育;运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方式,则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课堂教学中,不同的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所获得的教育效果差异较大。一些人主张采用高压教育方式,一些人主张采用批判式教育方式,但更多人偏向于赏识教育。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指出:“希望别人赏识自己是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诸多能力有限,
2、所以相较于成人,他们更需要被赏识和肯定。赏识教育是人文化、人性化的素质教育理念,大力推广赏识教育有利于保护学生的天赋。一、赏识教育赏识是一种对人的肯定,以心理暗示的方式来使得人充满自信,积极探索。学生赏识教育不只是单纯表扬和激励学生,也是赏识学生的行为,强化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赏识教育也是一种适当的提醒,可增强学生心理体验感,纠正其不良行为。赏识教育要求教育者将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知识结合,尊重受教育者的个性,以激励、真爱和信任为基础,借助赏识和赞扬受教育者,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激发其潜能,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促使其健康成长。赏识教育是人文性、人性化的素质教育理念。二、赏识教育对学生发展的
3、影响1.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增强其自信心学习的革命中这样写道:若是一个孩子经常得到鼓励,他就会更加自信;若是一个孩子经常得到认可,他就懂得如何自爱。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渴望关注与赏识”是所有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自我意识的产生主要是源于成人和教师对其做出的评价,在某种意义上,学生的自信是成人和教师构建起来的。教师要在合适的场合和时机积极赞扬孩子的优点,肯定其成功和进步,切忌小题大做。让学生觉得“我能行”“我可以”,这是极为重要的,这样就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特别是一些自卑、懦弱和胆小的学生,他们更需要得到成人的鼓励。一句真诚的表扬、一个肯定的眼神都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减轻其自卑感。因此,赏识教育
4、可以增强学生自信心,帮助学生克服胆怯和自卑的心理,使其变得更自信;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学生的成长期是培养一个人自信心和成就感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赏识教育的重要性尤为突出。2.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其创造力每一位学生的先天禀赋和聪明才智都不一样,一些体现在色彩感知上,一些体现在语言表达上,一些体现在动手操作能力上,而还有一些则体现在逻辑思维能力上因为学生年龄较小,他们这些能力还只是一种潜能。这就需要教师和家长正确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每一位学生都具有巨大的潜力,教育的结果各不相同的原因是因为一些人找到了打开学生潜能之门的钥匙,而一些人还尚未找到。而赏识教育就是这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赏识 教育 课堂教学 中的 运用 探讨 3023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