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案例式教学法探索与实践.docx
《《伤寒论》案例式教学法探索与实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伤寒论》案例式教学法探索与实践.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伤寒论案例式教学法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伤寒论;案例;教学方法 DOI:10.3969/j.issn.1015-5304.2022.09.040 中图分类号:R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15-530409-0122-02 “学经典,做临床”是近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创新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培育方案的战略性举措,也是中医高层次人才,尤其是临床型人才培育的重要途径。“注意经典,突出临床”将成为中医经典课程教学的发展方向和创新思路。 伤寒论作为中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是中医高等院校必修课程。其不同于单纯的基础课和理论课,是兼备了基础及临床学科的性质,紧密联系
2、临床实际,对临床各科辨证论治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临床课程。伤寒论作为一部辨证论治的奠基之作,蕴涵着丰富的辨证思想和方法,其原著的写法反映了张仲景临床思维的过程,对培育学生临床辨证思维实力和方法有着特别的价值。但伤寒论难教难学,几乎是高等中医院校师生长期以来的“共识”。为加强伤寒论教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的联系,使伤寒论真正成为临床提高课,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我们对伤寒论进行了案例式教学方法的探究和实践,取得了较为满足的成效,现将之总结如下。 1 将原文转化为案例,避开条文内容重复 伤寒论因成书年头较远,体例支配与现行临床课有很大差别,且有时前后内容又有所重复,如第2条“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
3、者,名为中风”与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均为论述“太阳中风”的条文,在病机及临床症状上存在重复。因学生在学习第12条条文之前,已对这2条内容有所驾驭,所以,我们把第12条内容转换为具有“恶寒、恶风、发热、有汗、鼻塞、干呕”等表现的案例,在讲解之前先让学生对该案例进行辨证,并利用之前所学方剂学学问推断治法和方药,引导学生得出该案例病机为“营卫不和”,治法为“调和营卫”,处方为“桂枝汤”,最终再进行第12条原文的讲解。 同样,对第3条“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4、”,及第35条“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难受,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等条文,我们也进行相像处理。 这种支配可以避开学生对重复内容的排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加深对条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实力。 2 “证同治同”,辨证是关键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精髓,也是伤寒论之精髓,为使学生深刻体悟到这一点,我们让学生分析临床表现不同但病机相同的病案,将很多条文的或然症变为不同临床表现的病案进行讲解。如“鼻鸣”为桂枝汤的或然症,我们抓住桂枝汤“营卫不和”的病机,让学生分析伴或不伴这些或然症的病例,使学生明白临床为“随证治之”,而不是“随症治之”;另外,抓住“鼻鸣”病机为“风寒外袭,肺失宣肃”,利用
5、不同案例,让学生明白桂枝汤证除了可伴有“鼻鸣”外,还可伴有咳嗽、咯痰、气喘、流涕等其他“肺失宣肃”的症状。又如在大青龙汤证的讲解中,虽然原文只写了“烦躁”这一个症状,但口渴喜冷饮、小便黄等其他里热证的表现也可出现。这种讲解能使学生深刻体会临床辨证不能拘泥于伤寒论原文所述之临床表现,更重要的是抓住病机,随证治之。 通过上述支配,学生思维相当的活跃,常常能提出一些很好的问题,起到教学相长的效果。如在讲授“桂枝麻黄各半汤”时,第23条原文为“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解除了少阳、阳明病,学生自己提出此处不应只是呕吐、二便无异样,还应包括其他少阳、阳明病的表现,使教学顺当进行。 3 兼证教学,案例先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伤寒论 案例 教学法 探索 实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