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阙建筑艺术及其影响研究(共6851字).doc
《汉阙建筑艺术及其影响研究(共6851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阙建筑艺术及其影响研究(共6851字).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汉阙建筑艺术及其影响研究(共6851字)汉阙建筑艺术及其影响研究 中国历史悠久,拥有自汉唐以来的巨大古建筑遗产,历史脉络清晰,建筑形制完备。但是汉代建筑由于年代久远,遗存凤毛麟角,因此今天的汉代建筑模仿中,继承与开发显得粗略无神,皮毛仅现而已,文化内涵、形制礼仪、特定环境等等丧失了原有精神。两汉时期,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类型已经产生,宫阙,城阙,墓阙,宅邸阙,庙阙等汉阙形式都已出现。由于自然灾害和人为的战乱,汉代的陵墓是唯一保存至今的汉代建筑类型1。受传统文化滋扰和汉阙建筑美学的历代影响,各地以汉阙为模板建设城市景观屡见不鲜,但又良莠不齐,因此,对汉阙建筑艺术的科学研究,系统梳理其美学特性,探索
2、传承内涵,对于今天研究汉代建筑以及正确传承汉风建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党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确立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中提到“建设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城市”,因此,研究传统文化和传统建筑内涵对于今天的城市风貌建设、文化建设和历史传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育意义和指导意义。1汉阙美学特征11汉阙阙是汉代的纪念性建筑,溯源于门。释名载“阙,阙也,在门两旁,中央阙然为道也”。“阙”与“缺”二字相通,文中第二个阙字便是缺的意思。这句话可以理解为“阙,就是围墙周围两侧的建筑,在门的两旁,中间的缺口就是进出的道路”。这便是城阙。释名&
3、#8226;释宫室曰:“观,观也,周置两观,以表宫门,其上可居,登之可以远观,故谓之观”。这条文献既说明了阙的前身是观,也说明了周代观的形制。即观是树在宫门两边,它既可居住,又可望远的门旁建筑。西汉长安城未央宫建有东阙和北阙,建章宫东、北二门之外也都有阙,名“凤阙”和“圆阙”。唐大明宫含元殿建有左右双阁,名为栖凤与鸾翔,它们实际上就是含元殿赋中所云:“翘两阙以为翼”的阙门建筑。墓阙是神道两侧的建筑物,初期只是作为建筑物入口的标志,后来被逐渐赋予了更多的功能。汉代流行黄老思想,神仙思想,盛行厚葬,东汉时期,阙走向了平民化,世俗化。各级官员按照严格的礼制修筑墓阙。现在仅存的汉阙有37处,大多数为墓
4、阙,有25处主要集中分布在四川。著名史学家翦伯赞认为,四川多汉阙并非偶然,他指出:“两汉时期,四川工业发展,屠(奢)侈之风由来已久”。12汉阙的建筑特点1)建筑形制。汉阙作为一种集建筑,绘画,书法,雕刻于一体的独特艺术形式,对于后世研究汉代建筑有着深远的存在价值和意义。现存的汉阙主要是墓阙,西汉时为天子帝王所有,至东汉,建阙的风气兴起,月俸两千石以上的官吏和有成就的商贾也可在墓前建阙。汉阙主要分为夯土阙,木结构阙,仿木雕石阙。从现存的墓阙中可以看出,大多为仿木雕石阙,虽是石建筑,确有仿木结构的特点,阙上雕有柱、檐等各种木结构建筑的构件。木质的汉代建筑无以留存,只能从石质的建筑中去窥探汉代的建筑
5、风格。所谓“汉阙唐碑”,墓碑是人人可立的,但是同样作为丧葬文化的墓阙,却不是人人可立。阙作为一种礼制建筑,起到了别尊卑,明贵贱的作用。按照生前的官爵地位,阙的高度也有着严格的规定。四川渠县的沈府君阙比冯焕阙高了046m,渠县赵家村东无铭阙比赵家村西无铭阙高了021m。汉代只有天子才能用三出阙,诸侯用一对二出阙,一般官员只能用单阙。汉景帝阳陵的东阙门是三出阙的最高形制。而汉代霍光墓阙建成了三出阙,被看作是僭越逾礼的罪证。地位较低的人骑马路过地位较高的人的阙前,还需下马致敬。2)雕刻雕塑图案。汉阙的雕刻技法主要有深浮雕,浅浮雕,凹面线刻,凸面线刻,阴刻等。汉阙的雕刻题材十分丰富,有神话传说中的西王
6、母,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玉兔,神仙等祥瑞之物;有历史故事中的荆轲刺秦王,畿(季)札挂剑,张骞归汉,董永侍父等典故,还有表现日常生活场景的蹴鞠图,狩猎图,车马出行图等,生动地再现了阙主生前的生活场景。神话传说的题材体现出了汉代神仙思想的流行,人们渴望死后羽化而升仙,阙就成了通往天梯的媒介。历史故事使得阙更加生动,如山东嘉祥的武氏阙雕刻的“荆轲刺秦王”,荆轲手持匕首,怒发冲冠,秦王大惊失色,落荒而逃。把二人的神态动作雕刻得精细准确,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岁月却依然不失魅力;四川雅安的高颐阙雕刻的“师旷鼓琴”,一人抚琴,一人掩面哭泣,四周的鸟兽也都流露出悲伤的神情,整个画面更显哀怨悲凉。13文学艺术
7、特征1)文学特征。汉阙通过浮雕的形式讲述了很多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河南登封少室阙在登封县城西6000m处的少室山下,阙上铭文叙述了大禹治理洪水时“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重庆忠县无铭阙上雕刻有女娲捧月,白虎衔璧的神话故事;四川芦山樊敏阙上现存浮雕反映了云南古哀牢夷“龙生九子”的神话故事,图中人物造型生动,展现了古代人民浓厚的生活气息,以神话故事的方式表现了东汉时期内容丰富的民间文学。2)艺术特征。汉阙上面的书法是研究汉代书法艺术的最好范本。汉隶是汉代隶书的总称,因其体量为秦书的1/8,故又称“八分书”。其特征是取横势,突出横画,横平竖直。给人以雄放洒脱,浑厚深沉之感。汉阙自然洒脱的汉隶有别于规
8、整严谨的唐隶,成为独立的书法门类。渠县的冯焕阙,沈府君阙为代表的诸阙均为“八分书”的代表。冯焕阙铭文,字大四、五寸,共二十字,分两行竖排,右行九字,左行十一字,字数不等,间距不一,但首尾相齐,总体上还是给人以匀称、整饬之感。14历史价值从现存的墓阙中可以看出,大多为仿木雕石阙,虽是石建筑,确有仿木结构的特点,阙上雕有柱、檐等各种木结构建筑的构件。木质的汉代建筑无以留存,只能从石质的建筑中去窥探汉代的建筑风格。汉阙对于今天研究汉代木结构建筑的结构、装饰以及建筑组群之间的布局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汉阙案例美学特征:高颐阙位于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姚桥镇汉碑村,东汉建安十四年(209年)建造,为东汉益州太
9、守高颐的墓阙,被称作国内现存最完整最精美的汉阙。高颐阙的阙主为高颐,是今天四川雅安市雨城区人。高颐,字贯光,东汉末年与其弟同举孝廉,历任北府丞,武阳令,阴平都尉及益州太守。据史料记载,他从政时为老百姓做过很多好事,讲求法制,深得百姓爱戴。高颐卒于公元209年,出殡当日当地百姓伤心地为他送行,足见他深得民心。高颐墓阙分东西二阙,两阙相距136m,阙为双阙,均为子母阙。母阙13层,子阙7层。由基,身,楼,顶四部分组成,用多块红色长条石英砂岩堆砌而成。现东阙的主阙斗拱层以上部分和子阙被毁,西阙的主阙和子阙保存完整。西阙主阙高约6m,子阙高339m,为重檐五脊式仿木结构建筑,阙顶仿照汉代木结构建筑,雕
10、刻成四阿房重檐形式,上下之间相距紧密,顶部形如瓦当。南北两面各雕大栌斗3个,共6个,其中转角栌斗巧妙地分置东西两面,布局合理匀称。南北两面栌斗正中上各雕一饕餮,一个口衔鱼,一个口衔蛇。四转角处各雕一负重角神,蹲于栌斗之上,手肩托付纵横相叠枋木。由于用力托举,角神露出了门牙,显得惟妙惟肖,使人忍俊不禁。从而更加印证了雕刻之精美。这些角神身体的姿势,用力的角度,都经得起现代力学理论的推敲。西阙母阙阙身背面凹槽阴刻隶书铭文:“汉故益州太守阴平都尉武阳令北府丞举孝廉高君字贯光”。这24个字出自刘盛之手,被康有为称赞极似颜真卿的真迹。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都对高颐阙的书法赞不绝口,如宋代的赵明诚,王象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筑艺术 及其 影响 研究 685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