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三总复习历史教案-:危机、变法与革命(二).doc
《2022高三总复习历史教案-:危机、变法与革命(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高三总复习历史教案-:危机、变法与革命(二).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总复习:危机、变法与革命(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亥革命编稿:陈敏 审稿:翟秀红考纲解读考点提示1、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辛亥革命复习建议民族危机通常是近代中国政治运动出现的前提,在复习这一阶段内容时,可以把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放在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所带来的民族危机的背景下进行思考,以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复杂历史现象。 近代化是衡量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量尺,以此衡量戊戌变法、清末预备立宪和辛亥革命,能够发现国人向近代化迈进的步伐:戊戌变法、清末预备立宪和辛亥革命意味着中国人对近代化的认识已经到了制度变革层次。无论清廷当局,还是资产
2、阶级,均选择了君主立宪或民主共和,意味着政治近代化已成为共识。在近代民主思想发展历程中,康有为试图调和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近代文化,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融合了中国传统平等思想和西方近代民主文化之所长,并主张五权宪法。二者都考虑到了中国国情,相比较而言,孙中山的思想更具创新性。知识清单维新变法辛亥革命起止时间18951898年18941912年时代背景甲午战败, 加深; 破产,人心思变辛丑条约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后,清政府空前孤立领导派别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 指导思想儒家思想与 相结合三民主义政治主张 组织强学会、保国会兴中会、中国同盟会主要活动公车上书、戊戌变法武昌起义、民国成立历史意义掀起
3、了近代中国第一次 潮流推翻君主专制,建立共和政体;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为 发展扫除障碍参考答案:民族危机,洋务运动,维新派,西方政治学说,君主立宪,思想解放,皇族内阁,革命派,民主共和,民族资本主义。考点聚焦考点一、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高清课堂:高考总复习:危机、变法与革命(二),资源号:390968,接入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背景1.瓜分狂潮使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中国人民反帝斗争日益高涨。2.1900年春夏间,义和团运动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提出“扶清灭洋”口号,危及列强在华利益。(二)借口:镇压义和团运动(三)参与国: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四)过程:1.1900年6月初,八
4、国联军从天津进犯北京,于廊坊、杨村受阻。2.1900年7月,八国联军占领天津,8月,攻陷北京,攻陷北京后烧杀抢掠。(五)结果:1901年9月签订辛丑条约1.内容及危害:内容危害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本息合计9.8亿两人民生活更加贫困,经济更加凋敝。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形成“国中之国”,成为帝国主义策划侵华的大本营。拆除北京至大沽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解除清政府保卫首都的国防力量;将清政府置于外国武装监督下,便于帝国主义镇压人民反抗。惩办反帝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组织,对镇压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职,永不叙用”清政府完全成
5、为帝国主义侵华工具。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便于列强对清政府施加影响。修订商约便于列强扩大对华经济侵略力量。2.特点:以政治、军事手段维护在华利益。(1)内容:其他条约都以攫取侵略权益,尤以经济侵略为主,多以割地、赔款、开商埠为基本内容,而辛丑条约则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没有割地,不开新商埠,虽有巨额赔款,但并非列强的真实意图所在。(2)目的:辛丑条约的直接目的就是要控制清政府,征服中国人民,强迫清政府取缔和镇压一切反帝活动,它意味着中外反动势力关系的完全倒置:帝国主义成为太上皇,清政府变成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因此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3.影响
6、: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典型例题】1、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 )A黄埔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解析:题中材料“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是列强派兵驻扎北京至大沽、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方便列强对清政府进行控制,这是辛丑条约的内容。答案:D2、1870年前后,湖南、江西、江苏、湖北、直隶等地教案频发。民间传言,“或称教堂拐骗人口,或称教堂挖眼剖心,或称教堂诱污妇女”。此
7、类传言盛行的主要原因在于( )A清政府允许传教士在华传教 B民众与外国势力的矛盾加剧C普通民众受教育程度较低 D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解析:题中多省教案频发(中国民众与外国传教士和中国教徒的冲突),民间传言表明教堂“罪大恶极”,这些现象是中外民族矛盾加剧的体现,即选B项;A、C两项与题干无必然联系;太平天国运动推崇洋教(基督教教义是拜上帝教的来源之一),D项更错。答案:B考点二、辛亥革命【高清课堂:高考总复习:危机、变法与革命(二),资源号:390968,接入点:辛亥革命】(一)历史背景1.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加剧。辛丑条约签订以后,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新政目的:
8、挽救清朝统治时间:1901年开始措施:改革官制: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列六部之首改革兵制:编练新军改革学制:废科举,设学堂,奖励留学保护奖励工商业:19051909年,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是中国独立自主建成的第一条铁路干线。作用:客观上体现了近代化趋势,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并未脱离中体西用的窠臼。另外,新政增加捐税,激化阶级矛盾。预备立宪原因:遏制革命形势;资产阶级上层立宪派的推动。过程:1905年,载泽等出洋考察“宪政”;1908年,清廷宣布以9年为预备期,并颁布钦定宪法大纲,效法日本宪法,将立法、行政、司法大权统归于皇帝,一定程度上认可人民权利和政治地位;1911年,成立“皇族内
9、阁”。 影响:“皇族内阁”激起立宪派和汉族官僚的不满,立宪派分化,汉官离心,加速清朝灭亡;革命党趁机发动革命。3.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4.收回利权的斗争和保路运动。1911年5月,清政府发布“铁路国有”法令,引起保路风潮,四川同盟会会员组织保路同志军起义,清政府急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湖北防务空虚。(二)辛亥革命的准备1.思想理论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原因:戊戌变法失败;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侵华工具;留学生接受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革命知识分子队伍壮大。指导思想: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代表人物:章炳麟、邹容、陈天华 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论题:要不要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高三总 复习 历史教案 危机 变法 革命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