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篇,“道术与方术之辨”误读和正解.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天下》篇,“道术与方术之辨”误读和正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下》篇,“道术与方术之辨”误读和正解.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天下篇,“道术与方术之辨”误读和正解 摘 要: 关于庄子天下篇“道术与方术之辨”的诠释,有理解为相即不别,有理解为异中有同,有理解为全体与部分。我们可能把方法论意义上的“道术”,误会为原本属于本体论和价值论意义上的“道”,以“道无所不在”附会“道术无乎不在”,所以误认为“道术”在事实上贯穿或总括“天下方术”,最终得出“道术、方术”的相互关系是没有差别,或同异互涵,或包含与被包含等不当结论。 关键词: 庄子天下篇 道术 方术 庄子天下篇在起始处即呈现“道术与方术之辨”:“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皆以其有为不行加矣。古之所谓道术者,果恶乎在?曰:无乎不在。”1“天下方术”与“古之道术”对举,然而关于“
2、方术”、“道术”两个基本概念,后世学者们对彼此属性的认定、相互关系的界定,可谓聚讼纷纭。概述学术史上相关文献,可以将其探讨粗略地划分出三个探究路数。 一、文献概述:三个探究路数 第一个路数:方术即道术。郭象将“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皆以其有为不行加矣”,从“皆以其有为”处断开,而“不行加矣”属下读,即“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皆以其有为,不行加矣”。这也许受到庄子齐物论论述“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行以加矣”的句式影响,假如两段引文经过“不行加矣”作中转来联结,则“天下之治方术者”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等于间接认同“治方术者”已经达到那体认万物未生之前的状态的
3、最高水平。于是郭象注说:“为以其有为则真为也,为其真为则无为矣,又何加焉!”2有为是真为,真为则无为,所谓“不行加”即确定“方术”之无为价值最终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成玄英亦从之,他训释“方”为“道也”,并说:“自轩顼已下,迄于尧舜,治道艺术,方法甚多,皆随有物之情,顺其所为之性,任群品之动植,曾不加之于分表,是以虽教不教,虽为不为矣。”自远古的轩辕、颛顼迄于尧舜,作为治道艺术的方法,或可以说是方术,能够随顺万物自有的情性,即“虽为不为”。而关于道术,他又疏解说:“上古三皇所行道术,随物任化,淳朴无为。此之方法,定在何处?”“答曰:无为玄道,所在有之,自古及今,无处不遍。”3可见成玄英以“有为”
4、、“无为”串讲方术和道术,而有为、无为原来没有什么区分,因为虽然表面是有为,而实质上随物任化、自古及今、无处不遍,也就是无为方法,此时所谓方术可谓道术,方、道相即无别。可见这一路数的探讨特点是玄学语境的,超言绝象,有意模糊事物的符号概念。 其次个路数:方术、道术兼有同异。林希逸径直解说:“方术者,學术也。”即便“人人皆自是,人人皆以其学为不行加”,然则“言一百零一家之学,虽各不同,而道亦无不在其中”4。“方术”概念外延接着缩小,从以前郭象、成玄英所说的治道方法转向林希逸主见的一百零一家学术之分野;一百零一家学术互异,方道互殊,但是“道”仍处在其中,林氏认定有“道”内涵于各家“方术”内,可见方术
5、、道术仍旧相即不离。与第一个路数相像,“方术”有“道”贯穿,这“方术”不再有别于“道术”。这里除对方术、道术的诠释之外,“道”作为又一个独立概念被引进探讨视域,增加“道术与方术之辨”的问题困难性。林希逸说:“内外之道至此不明,人各以其所欲而自为方术一百零一家之学,自今以往,迷而不知反,必不行得而复合矣。”“道术之在天下,自此皆分裂矣,故曰道术将为天下裂”5,既然一百零一家之学迷而不知反、不得复合,至于道术将为天下裂,可知终归方术、道术原委有不相同的地方。总之,“方术”“道术”既有同,又有异:同,是因为“一百零一家之学而道亦无不在其中”;异,是因为“一百零一家之学自今以往,迷而不知反,必不行得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天下 道术 方术 误读 正解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