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精神与教育.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人文精神与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文精神与教育.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文精神与教育 演讲者小传 周国平,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高校哲学系,1101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探讨生院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探讨所探讨员。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随感集人与永恒,诗集悲伤的情欲,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宁静,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南极无新闻乔治王岛手记等,19101年底以前作品结集为周国平文集,译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偶像的黄昏等。 演讲人:周国平 地点:四川高校 现场实录 教化的目标是实现人的价值 我今日的讲演题目是人文精神与教化,因为在座的都是高校生和探讨生,面对同学们,我想从人文精神的角度着
2、重谈一谈我对教化的理解。 同学们一路拼搏,最终進了高校,当然都是抱有肯定的目的的。原委要达到什么目的呢?为什么要上高校?想从高校得到什么?可能很多同学最主要的目的是要拿到文凭,有比较高的学历,当然也要学到一点学问这些都是谋职的资本然后能够找到一个好的工作。抱着这样的目的,我觉得无可非议,但还远远不够。假如只有这一个目的,你就仅仅是受了职业培训,不能算是真正受了高校教化。假如高校仅仅做到这一点,高校也只是起了一个职业培训场所的作用,不能算是真正的高校。但是,这正是我们今日高校的现状。我认为中国教化现在存在的一个严峻问题就是太急功近利,高校基本上成了职业培训场,这当然不是学生的问题,而是体制的问题
3、,这种体制使高校变成了职业培训场,迫使学生也把职业培训当成了上学的主要目的甚至惟一目的。那么,怎样的教化才是合格的教化呢?我认为这就要从人文精神来谈了。 现在很多人在谈教化的理念、高校的理念,在我看来,这个理念应当就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教化的灵魂,它确定了教化的使命、目标和标准,没有人文精神,教化就没有灵魂,就是徒有其表的教化。当今教化的种种问题,归结为一点,事实上就是人文精神的失落,而且失落得相当全面。 什么是人文精神呢?我理解的人文精神,简洁地说,就是现在人们常常说的“以人为本”。也就是说,要把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要敬重人的价值。详细到教化上,就是要把人身上的那些最珍贵的价值通过教化实
4、现出来,一种合格的教化就应当是把学生身上那些人之为人的价值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应当是能够让学生把这些价值实现出来。教化就是育人,就是要把学生培育成真正的人,亦即人的珍贵禀赋都得到发展的人,而不是仅仅能够满意社会上、市场上某种须要的人。简要地说,人文精神的核心是敬重人之为人的价值。与此相应,教化的根本使命就是要实现人之为人的价值。 那么,人身上究竟有哪些价值是最珍贵的,是人文精神所敬重的,因而是教化应当促进它们实现的呢?我认为人身上有三样东西是最珍贵的。第一个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最珍贵的,没有生命其它一切都谈不上。其次个是头脑,人是有理性实力的,有智力活动的。第三是灵魂,人是有精神须要
5、、精神追求、精神生活的。所以,与这三样东西相应,为了实现这三样最珍贵的东西的价值,我们就有相应的教化项目。现在与生命相应的教化是体育,我认为范围狭小了一点,应当扩大,成为生命教化。惋惜生命教化这个词没有方法简称,简称就成了生育,比体育还狭窄,成了光教你生孩子了。针对头脑的教化,我们有智育,就是智力教化,这个词很精确,但我们现在的做法有问题,我下面再讲。相对于灵魂来说,我们有德育,就是道德教化,我觉得还不够,应当加上美育,也就是审美教化。德育和美育都是灵魂教化,假如说德育的目标是灵魂的名贵,那么美育的目标就是灵魂的丰富。因此,我认为在学校里应当有这样四种教化,就是:生命教化、智力教化、道德教化和
6、审美教化。 智力教化:实现头脑的价值 智育就是智力教化。智育是学校教化的主要任务,学生在学校里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接受学问方面的教化,所以我对这个问题要着重谈一谈。 智育的目标是实现头脑的价值。现在对智育流行一种狭隘的理解,就是把它仅仅理解为学问的灌输,甚至归结为考试的分数,职业的技能。头脑的真正价值不在这里,你这样做只是把珍贵的头脑当成了一个容器,一个工具。智育的真正目标应当是让学生的智力得到健康生长,激励和培育他们对智力生活的爱好,使他们懂得享受智力生活的欢乐。 在人的智力品质中,第一重要的品质是新奇心。人类全部智力活动的形式,比如哲学、科学,都是从新奇心起先的。新奇心是天生的,每个人在智力生
7、长的肯定阶段上都会显现出来,事实上是一个人理性觉醒的朕兆。从我的孩子身上,我就看到了这一点。在很小的时候,她就会问许多让人很意外的问题,问得最多的是五岁的时候,还还没上小学,上小学后这样的提问就少一些了。所以我认为,从幼儿园到上小学,孩子的哲学水平是下降的,大约因为越来越接受老师给的现成答案了吧。你们听听她五岁时都问什么样的问题。有一段时间,她常常说我不想长大,又说要是没有时间该多好呀,我估计她是知道了人长大就会变老,她不情愿变老。那些天里,她就老问什么是时间,时间是怎么回事,我怎么跟她讲得清晰。但她自己在那里琢磨,有一天她说:我知道时间是怎么回事了,时间是一阵阵过去的,譬如说刚才我说的那句话
8、,刚才还在,现在不在了,想找也找不回来了,这就是时间。她知道时间一去不返的性质了。还有一回,她问妈妈:世界的外面是什么?妈妈随口说:那还是世界吧。她不满足这个回答,想了一会儿,就说:世界的外面是世界的下一曲。她听CD,一曲完了还有下一曲,她用这个比方说明世界是无限向外延长的。还有一回更神了,她问我:爸爸,在世界的另一个地方会不会有另一个我?我一听就毛骨悚然,抓紧打岔说:可能吧,说不定你还会遇到她呢。我是不想让她想这个问题的,没想到她听了很生气,说:不会的!然后转过脸对妈妈说:有一天,你老了以后,在世界的另一个地方又会生出一个人来,那个人跟你长得完全不一样,但她就是你。她说的是轮回啊。你们不要以
9、为她是受了我的影响,事实上我特别当心,从来不向她谈这些大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在她头脑里自发产生的。有一本书的书名是孩子都是哲学家,我完全信任这个论断。你们为人父母之后,留意一下,确定有一段时间孩子会提大量这样的问题。现在大人对待孩子这样的提问一般是三种看法:一种是束之高阁;一种是顶回去;还有一种是自以为聪慧地给孩子一个简洁的回答。这些做法都很粗暴,其实全部的哲学问题都是没有答案的,对待孩子这种提问的最好方法就是激励孩子接着想。我在这种状况下往往这样说:珍宝你提了一个特殊好的问题,可是爸爸回答不出来,我们一起渐渐想。我觉得孩子的这种新奇心特殊珍贵,肯定要激励和爱护,决不能挫伤它。 新奇心是特别珍贵
10、的,但也很简单被扼杀和磨灭掉。在我看来,新奇心有两个最大的敌人。一个是习惯,往往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一些事物见多了,习以为常了,就自以为懂了,其实哪里是懂了,不过是麻木了罢了!真要你讲出其中的道理,就讲不出来了。新奇心还有一个更大的敌人,就是功利心。出于新奇心提的问题大多是无用的,但是关系到人的灵魂,我们往往因为它们无用就认为它们没有什么意义,就把它们pass掉,这种功利心不知扼杀掉了多少新奇心!我觉得我们的教化就有这样一个问题,不光是教化,我们的文化都有这个特点,就是好用性,无论对什么事物,首先就问有没有用。我看过一个笑话,我觉得编得很有意思。在一个国际夏令营里,老师让孩子们探讨一个问题,题
11、目是“世界粮食匮乏问题”,孩子们都不明白这个题目,但缘由不同。美国孩子问:什么是世界?他太狂了,美国就是一切,不知道美国之外有世界。非洲孩子问:什么是粮食?他太穷了,没有见过粮食。欧洲孩子问:什么是匮乏?他太富了,不知道有匮乏这种事。中国孩子问什么呢?他问:什么是问题?这是讽刺中国孩子没有新奇心,我觉得基本上符合事实。 从新奇心这一点来看教化,在教化中,爱好是特别重要的,是教化第一要爱护和激励的东西。杜威说,爱好是一个人的实力的牢靠征兆。事实也是这样,你做什么事情特殊感爱好,那你确定在这个方面是有天赋的。学习有没有成效,关键是有没有爱好。一个人在学习和探讨自己感爱好的东西时,精神处在一个特别欢
12、乐的状态,他真正是在享受。享受什么?就是享受智力活动本身的欢乐。在这个时候,心智的运用本身就是欢乐,就成了最大的欢乐源泉。这就是古希腊人所看重的智性的欢乐。一个擅长享受这种欢乐的人,他的心智始终处于活泼状态,这样的人是最简单出成就的。事实上,对世界充溢爱好是天才的主要品质。人们经常说天才就是勤奋,并且以为勤奋就是死用功,其实完全不是这样,他是太喜爱他所做的事情了,欲罢不能,在旁人看来他就是很勤奋,其实他是在享受,但是你不知道!所以,教化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培育和爱护学生的爱好。看一个学生的智力素养好不好,第一个尺度就是看他对事物有没有新奇心,对学问有没有爱好。详细的爱好点是可变的,在一段时间里,
13、你或许对某个领域、某个问题更感爱好,以后又转移到另一个领域和问题。但是,充溢爱好的状态是一贯的,享受智性欢乐的状态是一贯的,只要你能保持这样的状态,要你不出成就也难。 智力品质的另一个要素是独立思索的实力。所谓独立思索的实力,就是对于任何理论、说法,你都要追问它的依据,在弄清它有无依据之前,你要存疑。笛卡儿所说的怀疑一切,意思就是对未经独立思索过的一切要存疑,这其实是思想者的必备品质。爱因斯坦把独立思索实力称作人的内在自由,并且认为教化的目标就在于培育这种内在的自由,而不在于灌输特定的学问,不在于培育专家。他说专家无非是训练有素的狗。假如你仅仅在某个狭窄的领域里受过良好的训练,具备相关的专业学
14、问,你当然可以算是一个专家,但用这个标准看,一条训练有素的狗也可以算是一个专家。拥有独立思索实力的人对一切学问处于支配的地位,训练有素的狗则被它所受到的训练所支配,这是二者的分界线。 那么,从独立思索的实力这一点看,详细到教化上,我认为就是要培育自主学习的实力。教化最重要的任务,第一是培育学生对学问的爱好,其次是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实力。作为高校生,尤其是探讨生,你必需有这个醒悟的意识,千万不要把留意力放在学习死的学问上。你要学会自己支配自己的学习,知道自己要朝哪个方向钻研,应当看些什么书。自主学习是一切有成就的人的共同特点,他们都必定是具备这个实力的。举爱因斯坦为例,我认为他特别了不得,他不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文精神 教育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