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庄子的“逍遥”与禅宗的“自在”_易中天老子庄子和禅宗.docx
《浅析庄子的“逍遥”与禅宗的“自在”_易中天老子庄子和禅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庄子的“逍遥”与禅宗的“自在”_易中天老子庄子和禅宗.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浅析庄子的“逍遥”与禅宗的“自在”_易中天老子庄子和禅宗 摘 要:儒、释、道三家学说是中华文化的思想基石。以儒家为代表的,包括法家、墨家、兵家等其它入世学派,是以追求人生功利为主要目的;而庄子和禅宗则是追求志向人格和人生境界的本体论哲学。这两种哲学观构成了中国思想发展史的两个主要方面。庄子和禅宗虽然都是在厌弃、否定现实世界,追求虚无寂灭之中,透露出对自然、人生的确定和情趣,但二者终归有着很大的差别。本文将通过对比,浅析庄子的“逍遥”和禅宗的“自由”。关键词:庄子 禅宗 逍遥 自由中国没有纯粹形而上学的哲学,中国的哲学都是人生的哲学,因此中国的哲学一直看重的就是人生的修养和处世的看法,尤其是庄子
2、和禅宗两家在人生取舍方面有着极大的相像。张中行先生曾说到:“禅法到了慧能,作为一种应付人生的所谓道,是向道家,尤其是庄子,更靠近了。我们读慧能的言论,看那些逍遥自在、一切无所谓的风度,简直像是与逍遥游、齐物论一个鼻孔出气。1”但是,二者作为并行于中国千余年的哲学学派代表而泾渭分明,肯定有许多内在的缘由。今试就庄子与禅宗哲学切近于现世的方面浅作分析。1.道与自性庄子与禅宗哲学对待现世的不同看法以及其不同的美学志向归根究竟源于二者世界观相识的不同。庄子继承了老子宇宙本体论的思维方式,将“道”作为宇宙的最高本体。禅宗则将大乘空宗般若空思想进一步阐发,将“自性”看做根本,而自然万物只不过是求证自性的条
3、件。1.1不物于物荀子礼论有言:“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物欲是人生来就有的,这是人维持生命体所必需的,因此正常的欲求是本无可厚非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也无非就是每一个单个生命体之间要满意自己生存欲求而不断竞争的血腥法则。人和其它动物最重要的区分不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而在于人类有道德约束意识。假如没有自觉的道德约束意识,人类社会远比动物世界更可怕,因为人比动物聪慧。因此,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代,早期氏族宗法制度的彻底瓦解,人没有
4、了“礼”的约束就只剩下弱肉强食的贪欲,赤裸裸的剥削、掠夺,“无耻者富,多信者显”。这时候人类高于动物的“文明”也就显示了出来:无耻狡黠、阴险毒辣等。处于这样的社会,人总是主动、被动地为“物”所统治,财宝、权势、贪欲在支配和限制着人的身心。“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今世俗之君子,多危身弃生以殉物,岂不悲哉”。因此,庄子大声疾呼,反对“人为物役”,而高扬“不物于物”!庄子不仅反对仁义,也反对技术进步,那么人类何去何从呢?庄子的答案是回来自然,“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当然,庄子的“自然”是志向化的自然、空想的自然,也是近乎“道”境的自然。庄子知北游集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析 庄子 逍遥 禅宗 自在 中天 老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