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宾中医方药临床低血压论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学宾中医方药临床低血压论治.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张学宾中医方药临床低血压论治 摘要 视察中医中药治疗低血压的疗效。依据患者的体质和低血压状况,如脾胃虚弱和气虚下陷等,进行辨证论治。在肯定治疗时间和范围内,明显改善和治愈不同程度的低血压。 关键词 名老中医;中医中药; 低血压论治 中图分类号 R259;R24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02-115-02 笔者自11016年参与中医临床,运用家父张学宾的临床阅历,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低血压和各种疑难杂症,都获得了志向疗效,临证追思,现作以下整理。 1 临床资料 低血糖是指血压低于90/
2、60 mm Hg,多见于女性1。轻度低血压患者一般临床表现有头晕,仅仅有体倦,纳食削减;重症患者一般临床表现眩晕,体倦神疲,夜寐少安,耳鸣健忘,纳食少味,面色不华,性格孤僻,急躁易怒,生活实力和工作实力往往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临床西药点滴治疗往往有短效好转,一些经济困难患者往往因为高费用而放弃治疗,且本病简单反复发作2,余近年临床深思其方加味,运用到低血糖患者人群,见效快,服1周共7剂,一般血压上升510 mm Hg,中药的费用低,运用得当可明显减轻患者负担,治愈率高不易复发3。 2 方药运用 补中益气汤原本是脾胃论书中针对脾胃气虚下陷诸症患者所设,随父追思其临床加入附子8 g,先煎
3、半小时去其毒性,枳壳15 g、五味子8 g、麦冬8 g、桂枝10 g,临床上,心悸少寐明显者加炒酸枣仁10 g、合欢花10 g、丹参10 g;胃阴不足者加石斛10 g、知母10 g;血虚血红蛋白化验低于90 g/L者加阿胶15 g、冲服,桂圆15 g;脾胃虚弱者加炒扁豆15 g。炒山药15 g;思索过度、多梦者可配方柴胡疏肝散加炒柏子仁10 g、制首乌12 g之类的药物,以疏导补气以达到升压之疗效4。四肢不温者加干姜10 g、肉桂10 g,脉速者加苦参510 g5-6,脉压小者重用炙甘草;项背不适肌惊慌者加粉葛根20 g;纳差者酌加焦三仙各15 g、更可再加炒鸡内金、炒麦芽、炒稻芽、炒谷芽各1
4、5 g、祖辈定论为焦六仙,玄妙其思。如有溏泄者可重用焦查剂量。总之,本探讨看似简洁临床运用,方药改变困难多变且不行苟一方而运用,照其量而设方,中医中药一方即出,一百零一应其变。 3 典型病例 邹某,女,28岁,务农,因面色苍白、乏力,身倦懒言,动则气喘,时常呼吸喘息,咳嗽无力,声音低弱,半头晕6月余,近日加重,伴心慌、时自汗,半月就诊。 该患者自述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头晕、面色不如以前红润,但能照常干农活,BP 105/75 mm Hg,自行服点治疗体虚的药物,服药品种不祥,服两周后自觉好转,但伴自觉胃难过而自动停药。发病以来睡眠无异样变更、饮食欠佳,二便正常,无便血和黑便。
5、时有形寒怯冷,易伤风感冒,舌质淡白,脉细弱无力,BP 85/55 mm Hg。中医多以虚证进行辨证论证,治当补气益肺,养血固本。方用补中益气汤和八珍汤加减治疗。药物:党参12 g、黄芪10 g、炒白术10 g、川芎10 g、熟地黄12 g、当归12 g、陈皮12 g、升麻6 g、柴胡5 g、茯苓12 g、桔梗10 g、炙甘草10 g。嘱服5剂,每日服1剂,10 d为1个疗程。6 d后复诊,BP 95/65 mm Hg,症状好转,但心慌、自汗尚存,效不更方,拟上方加煅牡蛎30 g、防风10 g、糯稻根12 g、浮小麦20 g7。嘱服10剂,10 d后复诊,BP 105/73 mm Hg,该患者症
6、状明显好转,为巩固疗效,加服补中益气丸1个月,每次10粒,1日3次,玉屏风散加服1个月,一次1袋10 g,每日3次,2个月后随访,上述症状痊愈,血压复原正常。 该患者平素气虚,中医认为肺主司呼吸,肾主纳气,肺为五脏六腑之华盖,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气虚时,失于宣肃,故临床表现为呼吸气短,声低懒言,体倦乏力,咳音低弱。肺朝一百零一脉,气虚,无以帅血运行故面白。肺合皮毛,肺气虚卫阳不足,不能卫外,则形寒怯冷,时时自汗,且易感冒,为“肺卫阳虚”证。肺虚及脾,脾主运化,运化失常,则倦、则疲,脾主肌肉,故面色不化,肌肤失养,面色失润,舌质淡白,脉弱无力等8。故此,采纳补中益气汤和气血双补的八珍汤,其
7、中党参、黄芪、白术、川芎、熟地黄、当归等补气、补血、养血、行血、兼顾肾气,柴胡、升麻、桔梗升阳举陷,祖国医学认为,桔梗为舟车之关,载药上行,又可下气平喘宽中;茯苓、陈皮淡渗除湿,和中开胃,去痰化痰,佐以煅牡蛎、糯稻根,收涩敛汗,防风与黄芪组成一方,为玉屏风散9-10,两者协作药效相反效相承,补中寓疏,散中有补,益气固表而不留邪,疏风散邪而不伤正气;炙甘草养心通脉,使以调和诸药;以上合理配方,临症敏捷随症加减用药,均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4 探讨 本探讨所述低血压,中医准确的致病缘由不太明显,一般农村患者多于城镇居民。祖国医学认为其与环境、气候、湿度、身体体质以及饮食、精神因素等众多因
8、素亲密相关。治疗宜采纳补气、通脉、健脾和中、疏肝、调畅气机,主要对需滋补中气、升阳升压的患者所考虑者为多,方中附子、肉桂、干姜激昂心肾之阳;麦冬、知母、石斛、桂圆、阿胶、五味子补气养血兼滋养阴血;陈皮、枳壳合柴胡疏肝散的加入则行肝疏肝补而不腻,方中附子下补肾阳以益水,中温脾阳以健运,上助心阳以强心,苦参今临床有调心律之妙用,时重用炙甘草,温心脉、调诸药,全方共奏滋肝、补肾、益气、养血之功11,故血压得升,诸症得除而每得效。 参考文献 1张光明.宾方药在脂肪肝中医应用J.中外医学探讨,2022,9:56. 2邢凤玲,李宏宇,王永兰.中药自拟方辨证施治低血压60例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22
9、,3:91. 3 王巧英.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体会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1019,12:353-354. 4 马志勇.从董平学术思想中剖析归脾汤补气的实质J.国医论坛, 11019,:73-73. 5 杨巧林.可调钠透析预防透析相关低血压临床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2,2:86. 6 安晓霞,曲丽娟,张东玲.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常见缘由及对策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2,3:101-101. 7 程荣朵,赵林江,安红艳. 生脉饮治疗虚脱50例J.中华医药理论与临床, 11019,6:588. 8方药中,邓铁涛,李克光,等.好用中医内科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1015:4101-510. 9 罗玉英,雷招宝.药源性低血压探讨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2,3:96-101. 10 张全.低温可调钠透析对于透析中低血压的疗效视察J.中国现代医生,2022,47:86-87. 11 张伯臾,董建华,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1019,10:281-288. 第6页 共6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