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防范案件风险.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银行防范案件风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防范案件风险.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银行防范案件风险近年来,金融系统的案件时有发生,特殊是银行内部的极个别工作人员不留意思想修养,在金钱和享乐的诱惑下,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走上了歧途,利用职务之便,肆意作案,严峻影响了银行的声誉和社会形象,阻碍了业务的健康发展。为了有效防范银行内部案件发生,银行各级机构都实行了一系列措施,增加员工遵章守纪意识和风险防范实力,培育合规尽职的文化氛围,主动做好银行内部案件的防范工作。 一、防范银行内部案件的形势分析 2004年2月新修订的商业银行法中,将银行的“三性原则”由原来的“效益性、平安性、流淌性”调整为“平安性、流淌性、效益性”,将“平安性”放在了首位。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国家是越来越重
2、视对银行经营平安的管理。银行之所以要强调平安性,是因为银行的资金平安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银行强调平安性,不仅是对自身负责,要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而且是对大众负责,要爱护广阔客户的权益,同时更是对国家负责,要维护政治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目前,由于制度不落实,监管、惩治不得力等诸多因素,无论在国际还是国内,银行职务犯罪还非常突出,其形势也非常严峻。具有上一百零一年历史的英国巴林银行的倒闭,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巴林银行的倒闭,完全是由其新加坡的一个期货交易员里森利用职务的便利,越权违规交易而无人制约和监督引起的。在一直以银行管理制度健全规范而著称的美国,也曾在
3、短短的3年间有338家银行破产,其中七成以上是因违规引发案件和风险而破产的。近年来,银行加大了风险防范和案件防控力度,重点从加强基层机构管理、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增加员工责任心和规范操作以及开展警示教化等方面加强了防范,取得了肯定成效。就我行而言,由于严格落实了上级行要求,工作做得扎实有效,较好的防范了风险,杜绝了案件的发生。但由于多年没有发生案件,便产生了麻痹思想,放松了对内限制度的检查落实,又相继出现了一些风险隐患问题。特殊是一些基层机构的基础管理比较薄弱,部分管理人员和员工违规操作现象仍较为严峻,严格按规章制度操作、防范风险和案件的意识,在部分领导和员工头脑中还不坚固,发生案件的客观环境依
4、旧存在。尤其是银行在经营管理中的违规违纪问题屡查屡犯,难免出现管理上的空隙和漏洞,一些不规范的经营和操作行为会给金融犯罪供应自然的土壤。社会上的犯罪分子也时刻窥视着银行在制度和管理上的漏洞,找寻着犯罪的对象和时机。假如银行工作人员出现思想不健康,被金钱和物质诱惑,就简单被犯罪分子“拉下水”,成为犯罪分子的附庸或被犯罪分子所利用。一旦出现内外勾结犯罪,银行的资金平安就极易出现风险或遭遇损失,这须要引起银行各级管理者的高度重视。二、银行内部职务犯罪的特征及缘由分析 从近几年银行发生的职务犯罪案件看,其发案的形式和手段多样不一,而发案的特点和缘由却雷同,即:大多案发在基层机构和一线网点,作案人也大多
5、是基层机构、网点负责人或网点一线的重要岗位员工。其缘由不外乎是:规章制度不落实、内限制度执行不严、检查整改不到位,或是用人失察,未按规定进行轮岗沟通,等等。(一)银行职务犯罪的心理和主观特征 经过实践总结,我们将银行职务犯罪的心理和主观特征归结为五类。1.利令智昏,心存侥幸。作案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突出特点就是利令智昏。迷人的利益和机会使作案者自以为安排周密、完美无缺,被发觉的概率很小,心存侥幸,有的则认为当时没有被发觉,就恒久不会被发觉,结果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最终都逃脱不了法律的制裁。 2.存在“有权好办事”思想,想方设法以权谋私,明知故犯,钻管理不严的空子。在银行发生的贪污挪用案、私设“小金
6、库”、账外经营或违规放贷等,这些人都知道其行为是违法或违纪的,却不惧怕法律的强制性和纪律的肃穆性,甚至敢一而再、再而三地蛮干。这些违法违纪者之所以敢做,而且能够得逞,关键是钻了管理松懈、执纪不严、有章不循、违章操作的漏洞和空子。如:某银行的县支行,置上级多次要求清理、禁设“小金库”的规定于不顾,钻上级管理不到位的空子,私设“小金库”,支行领导人员私分公款,被检察机关查出后,全部涉案人均受到了责任追究和法律的惩处。 3.不坚持履行岗位职责、不仔细执行内限制度,防范意识和自我爱护意识差。有的员工要么是不懂法或对自己的岗位职责不清、或懒散图省事、或慑于领导权威、或过于信任同事、下属和挚友,对于严格执
7、行制度、防范风险这根弦始终绷不紧,在实际操作中随意性极强,该当面点清的钱不点清、该复核的票据不仔细复核、该退出的业务操作界面不退出、该人离入柜的印鉴不入柜上锁等,给犯罪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机。如:某银行支行一名员工,在收大额款项时,不严格执行制度和操作规程,收款时不但没有全程进行监控,而且本应当面点清的款项,中途却因其他事情而锁在了保险柜里,等客户走后再清点时发觉短款万元,虽然案件破获是诈骗分子所为,但也暴露出管理和执行制度中的问题。还有银行内部人员利用同事执行制度不严、不细而钻空子作案,遇到蓄意作案的“同事”,从主观上是防不胜防的,只有从严格执行制度和操作规程上去防范。有的员工在四周同事犯案后,
8、才感叹“没有想到自己身边还有坏人”!但平常却不警觉,你好我好大家好,认为平常自己和同事都是这样做的,也没出什么问题,结果使违章操作习惯成自然,别人犯罪作案还牵连到自己,经常会懊悔不已。坚持执行制度、对任何人的监督,事实上都是对他人的爱惜和对自己的爱护,同事之间更是如此,都要本着对集体、他人和自己负责的看法,相互监督、相互制止不仔细执行制度的行为,刚好发觉同事存在的错误和不足,并负责任地指出,帮其订正。坚持严格执行制度、照章办事,是对同志的帮助,是对挚友的关爱,而不是在跟谁过不去。4.存有“老好人”思想,不情愿“得罪人”。有的管理层领导,特殊是基层机构、网点负责人,成天和大家工作在一起,抬头不见
9、低头见,关系也不错,平常不好意思监管太严,对发生的问题也藏着、瞒着、庇护着,甚至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情愿处理和向上级反映,怕得罪人。此时却遗忘了“严是爱、宽是害”的基本道理,等到出了问题,才意识到管理不严,不仅害了自己,而且还殃及到别人。 在管理工作中,我们可借鉴太平洋寿险昆明分公司有一个“信任和不信任”理论,讲得特别经典和到位,就是“用最不信任的方式管理最信任的员工”。这里讲的是一种辩证关系。对我们银行而言,这个信任是指银行对各岗位的每位员工都是充分信任的,因此才委以重任赋于权力。但是在制度面前人人同等,不管是领导层、管理层,还是操作层的一般员工,都要受到制度管理和约束。任何员工特殊是领
10、导层肯定不允许超越制度之上的行为,平常对每个人都要严格的进行监督管理,从这个意义上讲又是最“不信任”的。也就是说,在工作中要分清是非,正确的要相互支持,错误的必需订正,绝不能用所谓的感情代替制度,执行制度必需做到一丝不苟。 5.价值取向发生偏差,对自己的人生不负责任。大量事实告知我们:一切案件的发生都是当事人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出现问题的结果。银行各项制度的详细实施是由人来完成的,人的素养不高,再好的、十全十美的制度都难以落实,人是一切活动的最终确定因素。从银行发生的案件中可以发觉,犯罪分子在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上大都发生偏差,他们“想的是自己,讲的是吃穿,比的是阔气,赶的是时髦,图的是享乐,崇
11、尚富足、奢华的生活,舍命想赚钱”。认为“吃喝玩乐,挥金如土,才是潇洒人生”,讲虚荣、爱面子、重哥们儿义气。孰不知这样的价值观、人生观是会害人的,会毁了一个人一生的华蜜。如:某银行员工在社会上结交了一些挚友,染上了吃喝玩乐的恶习,为了和挚友玩乐,很少参与支行规定的每周一个晚上的政治业务学习,还对挚友说“我对学习不感爱好,没意思。”“年轻人就是要吃要玩。”还认为“自己在银行工作,挚友有事相求就理应帮忙”。当挚友向他提出借钱做生意时,总是想方设法帮忙找寻,实在筹不到资金时,又丢不下面子,就将国家的法律和银行的规章制度置于脑后,把手伸向了银行,实施了挪用公款的违法犯罪行为,当然,最终受到的是法律的制裁
12、。 (二)银行职务犯罪的客观环境因素。 1.管理中存有重业务、轻管理的潜在意识。有的领导在抓管理时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说起来重要,而在实际工作中却表现出“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总认为业务发展是硬指标,抓管理体现不出工作业绩,对员工的思想动态管理,对内限制度执行和监督,要求不严,落实不到位。作为领导层和管理者,都知道管理工作是业务经营的基础,都懂得执行制度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工作中重视不够,有时甚至抛掷脑后。一旦出现问题,发生案件,悔不当时,却为时已晚。 2.员工思想教化不深不细,针对性不强。有的员工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工作中不讲职业道德,追求金钱和享乐思想,假如思想教化跟不上就会犯错误。而有
13、的管理者对员工的思想教化缺乏应有的针对性,不能有的放矢的做工作,把对员工的思想教化仅满意于开会读文件,谈心提要求或局限形式的教化,不了解员工的思想改变,不管员工对教化能否接受,不考虑和分析教化后的实际效果,只要走完开会学习、提要求等形式教化就认为达到教化目的了。所以,造成思想教化不少,实际问题解决不了,案件事故制止不住。有章不循、违章操作现象严峻。俗话说:十案九违章。现实工作中有些员工纪律观念淡薄,有章不循、违章操作现象比较严峻。比如某银行支行违规放款问题,属于明知故犯,领导和员工对严格执行内限制度相识不到位,思想上不重视,岗位责任不清,员工职责不明,上级制度文件、规定陈封多年,无人查看、无人
14、学习,更谈不上执行了;员工对主管领导盲目听从,员工之间盲目信任,个别员工不能严格照章办事,规章制度形同虚设,账务管理混乱、不规范,凭证、账本随意堆放,谁都可以管,谁也都不管,这怎能不给作案分子有机可乘,最终发生案件,酿成大祸。这个沉痛的教训,应引起银行各级领导的深刻反思。4、监督检查不到位,甚至流于形式。尽管近年来银行开展了对业务工作多种形式的监督检查,对防范风险和案件起到了主动作用。但从暴露出来的问题看,各级还缺乏扎实的工作作风。有的业务检查人员责任心不强,作风漂移,工作不深不细,得过且过,用人情代替制度和原则,使检查流于形式,使应当检查发觉的问题没有被发觉,留下了案件隐患;有的检查多次发觉
15、重复的违规问题,得不到刚好的督促整改和落实,使屡查屡犯的违规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在员工中产生了对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的“疲惫”和惰性。 三、案件发生的后果和危害。 凡是发生过案件的机构,都会对其带来的后果和危害有很深的切肤之痛,对本单位的经营、绩效考核和社会形象以及对员工个人、家庭、亲人都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1.案件对银行造成的严峻危害。一是干脆造成银行资产的损失。辛勤工作的成果被吞噬,使国有资产造成干脆经济损失。二是损坏银行的声誉。信誉是企业的生命线,对银行尤其如此。拼抢市场、开拓业务,关键在于银行的信誉。银行一旦发生案件,声誉受损,失去客户的信任和支持,必定使业务发展受挫。三是扰乱正常秩
16、序,影响工作开展。一个单位出了案件,必定牵扯各级领导的大量精力,干扰正常工作的开展,业务发展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又会影响到上级行对该单位的考核成果和经营绩效安排。绩效考核规定,对发生案件的机构,要扣减该单位的人力费用,会干脆影响到每一个员工的收入,进而影响员工的工作热忱和工作主动性。所以员工不能把发生不发生案件归为是领导的事,事实上和每位员工都亲密相关,只有群防群治,从我做起,仔细执行好制度,从每一个细微环节抓起,严格落实操作规程,增加防范意识,才能遏制案件的发生。 2.犯罪对个人的损害。一是要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从个人犯罪所要付出的代价来看,精神代价是最大的。假如说给谁一百零一万金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银行 防范 案件 风险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