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意见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意见3篇.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意见3篇 平安社区建设工作看法第1篇 为深化实行中心、省、市、县关于平安生产决策部署,加快推动平安社区建设、保障平安生产、强化平安生产双基工作,创新平安管理工作机制、提高公众平安意识、推动和谐建设,现就我镇全面建设全国平安社区工作提出以下实施看法。 一、平安社区建设工作的意义 平安社区建设,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举措。引进平安社区建设的阅历,从基层做好平安防范工作,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坚持以人的健康平安和全面发展为目标,创新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新的理念、新的机制、新的方式推动社区建设,对于提高平安管理水平,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全面推动和谐社区
2、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平安社区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建设目标 平安社区建设,就是以镇作为平安社区基本单位,以社区为基础,实现社区群众平安、健康为目标的活动,主要是全面改进社区的平安水平,促进社区生活质量和工作环境的提高,加强平安预防,削减事故和人员损害,提高居民平安意识,加强平安生产基层基础(双基)建设,创建平安、健康、和谐环境的系统工程。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把全国平安社区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实践活动。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县安委会的详细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平安发展的原则和平安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大力推广平安文化,以实现人的平
3、安健康为目标,以改善社区工作生活环境为主旨,预防损害和促进平安的建设活动,使人人享有平安和健康的权利,努力营造平安稳定、文明和谐、环境美丽的新镇。 (二)基本原则:坚持平安社区建设与社区建设工作相结合,将平安社区建设纳入日常工作范畴;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始终把广阔居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动身点和落脚点,不断满意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生活须要;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居民参加的工作机制,形成不断推动的整体合力。 (三)建设目标:在镇党委、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在省、市、县平安生产监督管理局的业务指导下,镇平安社区的建设工作将在2022年10月胜利建设成省级平安社区的基础上,接
4、着扎实开展工作,加大全员参加、加强资源整合、坚持持续改进,切实提升损害预防和平安水平,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健康,人人享有平安的工作宗旨,安排在2022年10月建设成全国平安社区。 三、平安社区建设工作的内容 依据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平安社区6个方面的标准要求和国家平安社区基本要求的12个方面要求,详细内容如下: (一)平安社区建设机构与职责。成立镇建设全国平安社区工作促进委员会,制定建设平安社区工作职责。设立建设平安社区工作促进委员办公室,负责协调和开展建设推动工作。成立平安推动项目工作组。 (二)信息沟通和全员参加。借鉴国内外平安促进的胜利阅历,利用社区内的资源,发挥社区中社会团体、行业组织和社会
5、中介组织及社区内外的各类人才、专家型志愿者的作用与优势,协作协作,形成齐抓共管局面。 (三)事故与损害风险辨识及其评价。结合社区的实际状况,开展危急源辨识、事故与损害隐患的调查摸底。确定高危急人群、高风险环境以及弱势群体的主要损害风险,须要优先解决的热点和重点问题及解决方案。 (四)事故与损害预防目标及安排。在社区内针对高风险人群、高风险环境以及弱势群体,确立干预项目,制定安排,成立干预项目的平安促进小组,开展持续改进工作。 (五)平安促进项目。依据社区调查的结果和我镇实际,选择几个重点平安推动项目,成立对应的7个平安推动项目工作组,进行平安干预预防。 (六)宣扬教化与培训。开展形式多样的宣扬
6、活动,常常性地进行各种平安学问、专业技能的教化与培训,让更多居民了解平安社区的理念。 (七)应急预案和响应。为提高应对突发事务的处置实力,刚好有效地实施应急措施,最大程度地削减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制定应急预案,落实预防措施,应急响应措施。 (八)监测与监督。对高风险场所、高风险环境及弱势群体及平安促进项目进展状况进行监测,供应数据资料,保证各项工作顺当进行。 (九)事故与损害记录。建立事故与损害记录制度,收集社区内各种事故和损害数据,为各项目实施供应依据。 (十)平安社区建设档案。建立规范、齐全的平安社区档案,全程记录平安社区建设工作,总结建设过程中的工作。 (十一)预防与订正措施。针对不断改
7、变的调查结果,制定预防与订正措施。 (十二)评审与持续改进。循环式地对平安促进项目进行回顾总结,不断消退,降低和限制各类事故与损害风险。 四、组织领导 依据建设工作内容,经镇党委、政府探讨,确定成立镇全国平安社区建设工作促进委员会及办公室、7个平安推动项目工作组详细工作职责如下: (一)成立全国平安社区建设工作促进委员会 (二)全国平安社区建设工作促进委员会工作职责 1、全面负责详细建设工作。负责全国平安社区建设工作促进实施过程中重大问题的决策,指导各项目组工作。 2、针对工作中的有关事项向上级工作领导小组请示、报告,协调县级相关部门协作全国平安社区建设工作。 3、制定平安社区建设的目标、安排
8、和规章制度。 4、协调、指导、督查各工作小组开展工作。全国平安社区建设工作促进委员会成员职责:参与全国平安社区建设工作促进委员会会议;参加制定专项平安的损害预防安排和专项平安规章制度;落实全国平安社区建设工作促进委员会交办的工作任务。 (三)全国平安社区建设工作促进委员会办公室 (四)全国平安社区建设工作促进委员会办公室工作职责 负责在镇全国平安社区建设工作促进委员会领导下,做好日常事务和建设指导工作,组织召开工作会议及工作的资料收集归档。 (五)全国平安社区建设工作促进委员会各工作组组成及职责 1.非专项工作组 (1)宣扬报道组 (2)效能督查组 (3)损害统计与监测组 由镇人民政府副镇长、
9、安办主任周敏任组长,镇安办工作人员为成员,其它损害数据统计单位交警中队、派出所、民政办、卫生院、明德学校、各村等单位协作。对各类记录、尤其是损害记录进行统计(各类活动文字、图片、声像等,各类规章制度、规定、方法等,各类数据资料,尤其是损害记录),依据统计进行绩效分析,包括主要问题和各类损害的发展趋势(如意外损害总数,住院人数等)以及主要缘由,对各类损害统计分析(按年龄、性别、职业、文化、损害类别、损害缘由等进行分析)。进行绩效评估(不同年度意外损害数据比较,不同年度损害类别比较,不同年龄组损害类别分布改变状况,不同年度损害缘由分布改变状况,死亡率比较,治愈率比较)。 2.专项工作组 3.村全国
10、平安社区建设工作小组 在镇全国平安社区建设工作促进委员会的领导下开展建设全国平安社区建设工作,建立人口综合信息数据库、社会单位综合信息数据库和公共设施数据库,完善各类工作台账。收集事故损害等方面的信息和数据,利用墙报、专栏等形式开展宣扬教化,增加群众共建社区、共管社区的建安意识,帮助做好平安预防工作。 五、促进安排和主题活动 建设时间从2022年4月至2022年9月,(共分五个阶段): (一)前期启动阶段(2022年3月至2022年5月) 1.在社区内广泛征求看法,制定建设平安社区工作规划。 2.组织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进行考察、学习和培训,借鉴平安社区建设工作的胜利阅历和先进理念。 3.成立镇
11、平安社区建设工作促进委员会,设立平安社区建设办公室,召开建设工作动员大会。成立各项目工作组和村(社区)建设全国平安社区工作领导小组,确定实施目标,落实工作任务。 4.实行镇建设全国平安社区启动仪式。 5.开展平安现状调查,进行现有规章制度、平安需求、损害检测点摸排,建立损害监测网络。 (二)宣扬发动阶段(2022年6月至2022年7月) 1.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宣扬活动,大力推广平安社区持续改进,促进事故和损害预防理念和平安社区建设标准。 2.组识培训,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强化自我防范损害和事故的意识,提高应对紧急状况的实力,主动营造平安社区建设氛围。 (三)全面推动实施阶段(
12、2022年8月2022年8月) 1.依据平安现状调查,邀请有关专家,开展干预项目状况调查、损害数据收集、危急源辨识,形成统计、评价工作机制。 2.确定重点平安促进项目,制订相应目标、实施方案和安排,分阶段推动。 3.依据工作实际状况,对实施看法进行进一步完善。 4.持续整改薄弱环节,降低损害。 5.利用电子显示屏、小区黑板报宣扬平安社区工作,把各干预项目工作全面引向深化,从而构成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社会参加的工作格局。 6.定期召开工作委员会成员及工作组会议,制定阶段性详细工作实施方案。 7.对推动项目分析评估,数据收集、分析、建立好基础资料。 (四)申请验收阶段(2022年9月至10月) 1
13、.总结两年来平安社区建设成果。 2.对近两年来干预项目进行评估。 3.收集整理材料,撰写汇报书,向省平安社区工作委员提出省全国平安社区的申请,并接受检查验收。 (五)持续改进阶段(2022年10月以后) 1.把损害监测与评审贯穿始终,完善损害监测体系。 2.进一步组织运行、实施、检查和订正,持续改进。 3.推动全部项目分析评估总结。 平安社区建设工作是一项自我订正、自我完善、持续改进的系统工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在达到全国平安社区标准的基础上,要接着根据镇党委、政府的总体规划,不断推动区域平安建设水平。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平安社区建设工作,把建设平安社区摆
14、上重要议事日程,刚好探讨和帮助解决平安社区建设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各部门要亲密协作,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做到各负其责。 (二)听从大局,提高实效。紧紧围绕以人为本、服务群众这个重点,以平安促进项目为抓手,对参与详细项目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拓展工作领域,改进工作方式,把平安社区建设与平安社区、和谐社区、健康社区、文明社区等建设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步谋划,整体推动,确保平安社区建设落到实处。 (三)坚持标准,持续改进。要严格根据平安社区建设基本要求,规范建设程序,建立建设制度,加强监测与评估。结合社区的实际,有针对性地持续改进预防项目,确保平安社区建设
15、工作的顺当进行。 (四)广泛宣扬,整合资源。充分利用各种宣扬形式,常常性地进行平安学问教化,增加居民的平安意识,提高社区居民的知晓率和参加度。开展县级相关单位与镇、村资源整合,凡是与大平安有关的工作信息刚好融入到平安社区建设中。开展跨界组织资源整合,广泛动员社区内的单位资源、专家资源、志愿者资源以及社区居民群众、所属企业员工参加到平安社区建设中来,真正做到共驻、共建、共享。为做到人人留意预防事故和损害,确保自身平安,为平安社区建设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 平安社区建设工作看法第2篇 为仔细实行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及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结合做好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 四川省人民政府
16、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推动城市平安发展的实施看法的有关工作,依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决策部署,制定2022年全省平安社区建设工作看法。 一、总体要求 以统筹推动年为主题,将平安社区建设和城市平安发展工作有机结合,以7+N建设模式为导向,坚持生命至上、平安第一,立足长效、依法治理,系统建设、过程管控,统筹推动、综合施策的原则,不断推动平安社区建设和城市平安发展工作快速向好发展。进一步强化基层应急保障实力建设,打造乡镇、街道综合性、全方位、系统化的平安发展体系。通过平安社区建设工作的日益完善,夯实城市平安发展的基层基础,充分发挥好社区平安的细胞作用。 二、目标任务 新建150个四川省平安社
17、区(其中纳入民生工程85个);复评四川省平安社区175个;打造10个平安体验中心;每个市(州)建设1个示范平安社区。全面提升应急管理、平安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实力,想方设法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平安。 三、工作重点 (一)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各地要树立一批平安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刚好总结推广好的阅历、做法,搞好示范带动和典型引路。省财政给每个市(州)划拨肯定的示范平安社区扶持资金,每个市(州)至少要建成一个示范平安社区,为辖区内平安社区持续改进工作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二)完善基层平安网格化工作体系 各地要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整合网格资源,充分发挥社区网格管理员作用,实现对辖区内平安风险隐患的动态监管
18、、源头治理和前端处理。主动探究多元主体参加治理模式,加强社区平安志愿者队伍建设,调动社会组织、市场中介机构和公民法人参加平安治理的主动性,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治理、社会协同、居民广泛互动的社区平安群防群治工作格局。 (三)加强基层应急救援保障实力建设 一是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把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覆盖至乡镇(街道)及村(社区),充分发挥基层应急救援队伍距离现场近、状况熟、反应快、行动快的优势,开展先期应急处置,激励和支持有条件的社会救援力气参加应急救援,切实提高基层应急处置实力;二是接着深化开展应急救援培训。通过培训,确保全省范围内每一个建设单位配备符合数量要求的应急救援培训师资、急救员,持续提升应急
19、救援学问的普及教化覆盖率,不断提高社区居民自救互救实力;三是根据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最新要求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实现社区预案与政府预案、部门预案、企业预案有效连接,在机关单位、学校、公众聚集场所等重要场所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建立完善应急避难场所,全面提升公众应急基础实力。 (四)全面加强宣扬引导 平安社区宣扬工作要以提高居民平安素养和技能为目标,采纳多元化方式进行:一是要建立完善平安生产及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查询、解读、公众互动沟通信息平台。二是加大普法力度,切实提升居民的平安法治意识。加强防灾减灾、平安生产和应急处置宣扬教化,增加社会公众对应急预案的认知、协同实力及自救互救技能。三是激励创作和传
20、播平安生产主题公益广告、影视剧、微视频等作品。四是进一步加大平安体验中心建设力度,发挥体验式、互动式宣扬教化的功能和作用,提高平安生产宣扬教化的生动性、趣味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各地要加强平安体验中心的项目管理和施工进度,确保当年建成投用。五是拓展宣扬阵地,进一步丰富平安文化广场、平安社区示范街、平安示范校内的实质内涵。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要切实加强对平安社区建设工作的领导,进一步理顺关系、明确责任,切实落实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安办牵头、多元参加、联合共建的工作机制,提高平安社区建设在应急管理、平安生产工作中的考核权重,明确建设任务及完成时限,尤其要加强对现场评定的初审把关、
21、平安体验中心建设进度及示范平安社区建设的管理。要健全项目资金管理制度,完善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方法和绩效评价方法,确保财政专项资金刚好、足额到位并专款专用。要加强对平安社区建设的过程指导和审查,实行工作动态月报告制度,坚决制止突击建设等现象,确保实现建设常态化,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 (二)调整平安社区评定方式 各市(州)安办要统筹谋划辖区平安社区新建和复评单位的初评工作,严把平安社区评定第一关。切实履行好指导和现场评定工作,做到不符合标准的不举荐,评定发觉的问题未完成整改的不举荐。通过市(州)安办初评的单位,由省平安社区推动办组织评审组进行抽验。 (三)加强评审员管理和培训工作 加强四川省平安社
22、区评审员管理和培训工作,规范评审行为,严格评审纪律。评审员不得单独从事验收和评定工作。现场评定严格遵守中心八项规定精神等相关要求,一律轻车简从,不得层层陪伴,严禁收受礼品礼金和有价证券及土特产品等,坚决打击利用评审员身份和影响力谋取私利的行为发生,一旦发觉并经核实,取消评审员资格,并依法依规进行肃穆追责问责。根据四川省平安社区评审员管理方法,凡资格审查不过关的评审员严格执行退出机制。 (四)规范中介服务机构行为 中介服务机构及其专家不得单独从事平安社区评审或验收。在平安社区建设及评审过程中,不得以省安办、省应急管理厅、省平安社区推动办、省平安社区评审员等名义开展超出技术范畴的诸如报告编纂、档案
23、制作、迎检打算等工作。存在上述违规行为的中介机构和建设单位,一经查实将依法依规肃穆处理。四川平安技术中心和四川师范高校工学院要加大免费指导询问力度,不断提升工作水平,热诚为基层开展平安社区建设服好务。 平安社区建设是一项民生工程,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全力支持协作,主动做好工作,确保完成年度工作目标任务,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平安、实现全省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平安生产环境。 平安社区建设工作看法第3篇 各区、县平安监管局: 近年来,上海市平安社区建设稳步推动,基本形成政府引导、跨界合作、典型示范、梯度推动、持续发展的格局,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本市广阔社区结合自身实际,主动开展各类平安促进项
24、目,狠抓隐患治理,通过平安社区建设这个载体,不断加强平安生产基层基础工作,努力削减、预防事故及损害,提高了社区的防范实力和平安水平,效果明显。但是,目前全市平安社区建设工作发展还不平衡,一些地区对平安社区理念理解不够,有待引导开展;已经开展创建的区域还须要进一步普及,提高参加率,扩大覆盖面。 为进一步推动平安社区建设,不断改善社区平安环境,提高全员平安意识和防范实力,最大限度地降低和削减各类事故与人员损害,依据平安社区建设标准,结合本市实际,提出以下指导看法。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贯彻平安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促进平安发展、健康发展、和谐发展,紧紧围绕本市
25、平安生产发展规划,以加强平安生产基层基础工作为切入点,建设平安社区,促进平安生产长效机制建设,不断提高城市平安发展水平。 二、组织领导 本市建立由市平安监管局牵头,公安、民政、卫生、教化、建交委等相关部门组成的市平安社区建设推动工作联席会议,组织制定和发布本市平安社区建设规划,全面推动平安社区建设工作。 区、县政府应当将平安社区建设纳入平安生产规划,引导和支持各乡镇、街道开展平安社区建设工作,不断巩固和完善平安生产长效机制。 推动平安社区建设有序、健康发展,有关部门和单位应担当如下工作: 1市平安监管局负责全市平安社区建设工作。 (1)组织制定上海市平安社区评定标准; (2)协调和指导各区、县
26、的创建活动及证后管理工作; (3)负责上海市平安社区的审定和命名工作; (4)把握标准,仔细做好全国平安社区、国际平安社区的审核举荐工作。 (5)组织参与国际平安社区沟通活动。 2上海市平安生产协会(市平安社区促进中心)受市平安监管局的托付,负责本市平安社区建设的日常工作。 (1)做好平安社区推动工作,组织指导各乡镇、街道开展平安社区创建活动; (2)为平安社区建设供应技术支持,宣扬贯彻平安社区理念,培训平安社区建设骨干; (3)规范平安社区创建工作,依据平安社区标准,探讨制定相关实施要求和管理方法; (4)负责平安社区的评审举荐、协调管理,协作市平安监管局做好证后管理工作; (5)组织参与国
27、内平安社区创建学术沟通等工作。 3区、县平安监管局负责本地区平安社区建设工作。 (1)负责指导本地区平安社区创建活动; (2)负责平安社区的审核、举荐工作; (3)做好本地区平安社区的证后管理工作; (4)组织本地区平安社区创建单位参与本市的推动会议,协调组织好学习、沟通、培训等各种活动。 4各区县平安社区建设工作联席会议或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各社会单位、民间组织,应主动参加平安社区创建,实现共建、共享。 5各社区根据平安社区标准要求,结合本社区实际状况,针对重点场所、重点人群,实施平安促进,实现平安发展。 三、建设依据和工作机制 1平安社区建设实施依据: (1)国家平安监管总局关于深化开展平安
28、社区建设工作的指导看法(安监总政法200911号); (2)平安社区建设基本要求(AQ/T9001-2006); (3)平安社区评定管理方法(试行); (4)上海市平安社区基本条件; (5)上海市平安社区评定管理方法; (6)其他有关要求。 2建立平安社区推动机制。各区、县要依据本市平安生产十二五规划要求,提出本地区平安社区建设目标,坚持政府引导,整合各类资源,形成政府部门和社会力气跨界合作的推动模式。 3建立平安社区建设激励机制。对于本地区平安社区建设工作成果好,群众满足度、参加度不断提高的单位和个人应予以表彰,有条件的赐予嘉奖。 4建立平安社区建设约束机制。已经命名的上海市平安社区,要坚持
29、不断改进和完善。发生不符合上海市平安社区评定管理方法中证后管理要求的,将按规定撤销命名。 5建立平安社区推动长效机制。各级平安监管部门和创建单位要长期、有效推动平安社区建设工作,切忌运动化和形式主义,切忌搞成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 6建立全员参加机制。创建单位要组织社区企业、单位、社会组织、志愿者和广阔群众参加平安促进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形成全员参加机制,提高社区成员平安认同度和知晓率。 四、建设要求 1主动推动平安社区建设,将平安内容有机融入各类社区建设项目和工作中。要调动和发挥社会单位、志愿者组织、专业技术部门和居民的主动性,形成共建、共享平安与健康的创建机制。平安社区创建的单元,原则
30、上以一个乡镇或街道为宜。 2区、县平安社区建设工作联席会议或领导小组要在地方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指导、协调相关部门和其他社会资源,开展各类平安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工地、进农村、进家庭活动,主动参加平安社区建设工作,供应必要的技术支撑和资源支持。 3各区、县平安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平安社区建设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检查,结合实际,细心组织,分类指导、科学创建。 4要通过加强平安社区建设,加强社区平安生产基础工作,努力实现基层平安生产管理工作全覆盖。对于较小规模的生产经营单位和商贸网点,创建单位要建立台账,了解其平安生产状况,整合基层社区各类平安监管力气,做好平安生产管理、信息、资料和宣扬工作,实施综
31、合管理。 5创建单位要依据标准建立跨界合作的平安社区创建组织,明确职责,制定社区平安规划,组织策划和实施平安促进项目,评估平安绩效,持续改进,实现平安目标。 6创建单位要运用规范的平安社区建设方法,提高社区平安绩效。 (1)科学运用风险管理模式。创建单位要在平安监管部门和专家的指导下,正确运用事故与损害风险识别方法,建立隐患排查整改等方面的制度,完善平安管理机制。 (2)逐步建立和完善事故与损害监测机制。创建单位要规范生产、交通、消防、燃气和社会治安等方面的事故与损害记录和统计工作。有条件的地方,应依靠专业部门,选择适用的损害监测方法,为全面评估平安绩效供应依据。 (3)制定切实可行的平安目标
32、和安排。创建单位要制定平安社区创建目标和安排,并结合引发事故与损害的重点因素,制定事故与损害预防限制目标以及相应安排。目标和安排要切实可行,能够指导平安促进项目的制定,体现持续改进的要求。 (4)策划实施平安促进项目。创建单位应结合社区平安状况和社区条件,有针对性地策划实施平安促进项目,实现既定目标和安排。平安促进项目可以通过多种措施包括平安管理、平安宣扬教化培训、平安服务、平安设施和产品、平安工程等手段实现。 (5)加强社区应急实力建设。创建单位要针对社区潜在的事故灾难和社会平安等突发事务,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应急响应预案或处置方案,配备应急设施和器材,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组织应急学问、宣扬普及
33、活动和必要的应急演练,使社区居民具备基本的自救互救学问和实力。 (6)加强信息沟通,强化监督检查。创建单位要建立、畅通外部信息沟通和内部信息沟通渠道。要选择和实施适用的监督检查方法。对隐患排查、监督检查工作中发觉的问题,要仔细分析缘由,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订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7市平安社区促进中心和各级创建机构要指导社区采纳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对平安社区创建过程、平安促进项目、事故与损害发生发展状况、社区成员平安认知状况以及满足度等进行检查和评估,实现持续改进。 8已命名的平安社区,要做好每年的工作总结及下年度的工作准备,并刚好上报市平安社区促进中心。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24页 共24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