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感教育(共3545字).doc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感教育(共3545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感教育(共3545字).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感教育(共3545字)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感教育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感教育,可以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以美的方式感受、认识世界并改造社会,从而促进鲜活个性的张扬和发展,达到净化心灵、升华情感的目的。要借助文学作品感知艺术美,借助语言品味意境美,让学生深入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美、汲取美。关键词语文教学渗透美感教育所谓美感教育就是审美教育,是通过审美实践有意识地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使人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它可以使人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以美的方式感受、认识世界并改造社会,从而促进鲜活个性的张扬和发展,达到净化心灵、升华情感的目的。美感教育基本上是一个潜移默化,“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的过程。那么,怎样让美育渗透于课堂中呢?其实美就在周围,四处可见。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精彩的文本,丰富的生活,为学生提供了可资可鉴可创的审美客体。一、借助文学作品感知艺术美审美教育属于美学范畴。文学作品是一种精神产物,是人化了的自然,是情景的契合统一,富有图画美。在热烈明丽、盎然蓬勃、凄凄惨惨、温馨静谧的意境中无不或展示了诗人昂扬奋进的精神,或透露了作品落寞感伤的情怀,或表现了作者恬淡宁静的志趣。对于作品,笔者认为从审美的角度引导学生品味情境交融的意境美实在是一个妙法。曹操观沧海中的诗句“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诗人从全境写起,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
3、茫动荡的气势,一个“何”字,一个叠词“澹澹”,表达了诗人惊讶、赞美之情,情境交融,给人一种壮丽的享受,一种坚定倔强的感觉。特别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创造出一个开阔宏伟的意境,更是雄壮有力地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气魄,让人深受其熏陶,感受到雄伟的力量、壮美的魅力,从而给人以生活的热情,学习的动力。可见,通过作品画面的赏析,可以将无形的词句变化成有形的图画,通过想象,学生在头脑中构成一幅意境优美的图画,形成一种内化的情感力量,诱发他们深厚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品味自然、社会、人生的美好,激发他们的凌云壮志。还有教学胡适的我的母亲片段,可以这样安排,先出示多媒体课件:“整
4、体感知课文,思考问题: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表现了母亲什么品格?对我有哪些影响?”接着学生阅读课文、查资料、分组讨论,然后让学生代表回答问题:“本文写了母亲三方面的事:()对我的管教;()作为当家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师:“从这些事情表现母亲什么品格?”生:“这些方面表现母亲严格、仁慈、宽容又刚气的品性。”师:“你们认为母亲对作者有哪些影响?”生:“有深远影响,让作者在以后的茫茫人海中学会管教自己,善待人,宽恕人,体谅人。”通过让学生阅读作品,引导他们思考问题,感受这位母亲的伟大之处,那无比深挚的爱,学习这位严师慈母的高尚品格,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
5、敬爱之情,领略人性的光辉之美。可以说胡适的母亲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成功地培养儿子成才,真是农村母亲作家儿子。我们知道作为母亲让儿子长高长胖就不难,但培养儿子成才并不是一件易事,而且是在这样一个既是岁就失去丈夫又是当家后母的家庭中,这种生活的痛苦,作者说:“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可见母亲遭受的坎坷与痛苦实在太多了,也见母亲的意志力之坚韧,表达作者对母亲的痛惜和敬爱之情。所以,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作品感受母亲这种仁慈、坚韧、刻苦、宽容又刚气的美(因为现在好多学生心理脆弱吃苦精神差),这种善待别人、体谅别人的好品性。作品的美是一种潜在的引导力量,初中教材中大量的文学作品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教学 渗透 美感 教育 354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