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人文精神的素养教育论文(共2862字).doc
《培养人文精神的素养教育论文(共2862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人文精神的素养教育论文(共2862字).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培养人文精神的素养教育论文(共2862字)培养人文精神的素养教育论文 1当今人文精神教育的现状现在的孩子不好教,怎么培养成了家长们的一块心病,在如今的大环境下,如何让我们的孩子拥有好素质、好品位呢?所谓人文素养教育,我觉得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精神教育,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也就是“人文精神”。这其实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的“德性”、“价值观”和“人生哲学”,它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推崇人的感性和情感,看重人的想象性和生活的多样化。科技发达的今天,网络犯罪和青少年犯罪呈现上升趋势,所以学校在学科教育中渗透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十分重要,然而现在的教育功利性相对比较重,一切向钱看
2、,包括一些教师,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就是为了升学,为了以后考好大学找好工作赚大钱,缺乏最基本的做人方面的教育,80后、90后的孩子的个性缺陷比较明显,自私狭隘,不团结,惟我独尊;娇生惯养,吃不了苦;不能承受挫折,责任心不强,动不动心灰意冷,寻死觅活的,等等。孩子的人文教育比较缺失。学校的教学也存在着说教味浓,形式单调等问题,可是不少的家长对人文素养的教育有了较大的期待,所以改变现状,提升人文素养教育是当务之急。2.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是语文课程教学的任务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的提出是在20世纪90年代,有极其深广的国际背景。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物质文明高度发展而人自身严重异化,造成了人文精神
3、的失落。如威力无比的核武器与人类自身的对立,改造利用自然资源与破坏生态平衡的矛盾,物质生活的丰富与人欲横流金钱至上的冲突等等。总之,科学主义构成了对人文精神的巨大压力,科学技术的统治地位迅速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行为和生存方式,对文化教育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在科学主义思想影响下的教育,过分强调科学内容、职业技术教育和实证主义方式等。反映在语文教育领域,一些学校一度就出现了纯知识、纯技术的纯工具课,把富有生命活力、充满人文精神的语文教育变成无生命、无血肉的应试教育,重工具轻人文,重思维轻情感,重形式轻内容,重语言轻文学。近年来语文教育界和社会各界的有识之士强烈要求克服科学主义对语文教育的负面影响,呼吁重
4、建人文精神教育。此次课程改革适应时代需要,旗帜鲜明地重新定义了语文的本质属性:“语文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初中语文教材人文性的强化正是基于这样的社会现实发展的需要。我们这个时代渴求的人才不能仅仅是科技精英,而应该是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充满爱心、有创新精神和自我实现意识的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科技在一定程度上湮没了人的本性,而我们的语文教育人文性强化的目的则是唤醒人的生命意识,高扬人的主体精神,重视人的情感态度,力求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另一方面,当前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带给我们富足物质生活的同时,对文化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小觑。“
5、当下时代的文化可称之为实利型文化,人们对自我教育自我获得质量的衡估标准是是否有用。也就是说,我所学习的东西可否直接转化为现世现报的利益。”这种文化心态着实令人担忧。如何激浊扬清,提升大众的文化品位,改善具体的文化语境,这当然得从“娃娃”抓起。语文素养是人文素养的一部分,语文课程还承担着全面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任务。大纲修订版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全面提高人文素养,为学生打好人生的底色。这包括以下几点。(1)爱国主义精神、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2)科学的思想方法和思维品质。(3)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大纲强调潜移默化和熏陶感染,突出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强调思想道德教育、审美教育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培养 人文精神 素养 教育 论文 286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