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共3447字).doc
《利益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共3447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益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共3447字).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利益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共3447字)利益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1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的二维审视思想政治教育走过了从开始的单纯思想教育、理想教育,到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利益即物质利益原则,再到物质利益与精神利益并重,最后到人类不断发展出一种精神利益诉求的转向。对于人类行为的结论一般做出两种解释:一是获得自己的物质报酬;二是享受精神的愉悦。基于此的利益诉求行为,我们把它分为三种:(1)基于物质利益诉求的行为;(2)基于精神利益诉求的行为;(3)基于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交织的行为。人的举止行为总是不能完全脱离利益,这不仅基于人是现实关系的存在者,更基于人是以利益为自己的存在对象。
2、所谓有利益诉求的行为,是基于行为主体在行为过程中有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的价值诉求。社会关系总是对社会意识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强大的利益面前,人们常常对利益“俯首称臣”。因而,马克思主义者也认为利益是道德的基础。虽然在对利益的理解上,人们常常隐含着人性上的消极意义,这一方面与中国文化几千年来的“重义贱利”有关;从另一个层面来讲,这就需要我们客观公正地对待利益,既不否定利益的应有作用,但也不能走向唯利益决定论。因为在现实中,人们有时是在利益的作用下走向有道德的行为,而有时却是因物质利益的过分追求败坏了道德行为。1.1基于(实现)物质利益诉求行为对于现实的人而言,现实的人是存在于一系列的社会关系中,是对
3、自身需要与目的的一种存在者。以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道德教化来说,首先,道德原则规范的存在就是调节人们之间的物质利益矛盾的方式,人能够得以生存首先就是必要的物质利益的满足。在基本生存物质利益的获取与满足时,人们自发地产生一种相互之间源自公共理性的认识,久而久之这种公共理性认识被渐渐视为一种原则规范。这样,人们在获取相应的物质利益时,就自然去遵守相应的道德原则规范,目的是维护人与人物质利益的合理调节,使人与人之间更好地相处。反过来,人的行为和道德,首先是在于合理追求物质利益,“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就是一种对物质利益追求的道德。再者,对于一个合道德行为的社会评价,往往也可以以物质利益的形式去回馈行为者
4、。这样,通过物质利益的给予对人的行为进行积极的肯定,使行为者得到物质利益的实际,这又进一步扩大了这种行为对社会的影响,以促使更多的人朝这个方向努力,与之相靠近。如社会对“好人好事”的直接物质奖励,设立“见义勇为基金”、“孝心奖励基金”等。当然,由于做了好事而收取了一定的物质利益,从一定程度上说也会降低社会对其道德行为的肯定。给予物质利益的这些做法是否合适,至今依然存在较大争议,认为其能够净化社会道德风气的效果也需要更多的实践来证明。总之,一方面,实现物质利益需要行为者的合道德行为;另一方面,合道德行为使行为者实现其相应的物质利益。1.2基于(实现)精神利益诉求的行为人首先是有需要的,不仅有物质
5、需要也有相应的精神需要。从道德自身发展过程来看,起初,物质利益是道德作用的对象,道德是为人们合理分配物质利益而产生的。但随着人们精神利益的要求日益凸显,道德自然承担起合理维护人们精神利益的任务,显然精神利益相对于物质利益来说是一种更为复杂的隐性利益。道德功能已经突破了传统意义上单纯调节人们之间物质利益,而且同时兼具另一功能,即用一种意识(道德)去调节另一种意识(人的精神利益)。尽管这更为复杂,但精神利益终归是一种利益,有利益争端自然就需要相应的调节。道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人的精神。精神利益的获取本身并不意味着就完全是合道德的,传统认知上总是强调道德的精神方面,只要是关乎精神的就是崇高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利益 视域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论文 3447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