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教育课程的使用现状(共3410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网络教育课程的使用现状(共3410字).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大学生网络教育课程的使用现状(共3410字)大学生网络教育课程的使用现状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传统学习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基于网络自主学习的技术实践和理论进步,国内许多高校都增添了视频课的选修课程。如何针对大学生的学习现状了解视频课存在的问题,提高视频课的利用效率,是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北京、上海、湖北、广东等地有代表性的高校学生学习情况的调研,了解学生是否从中得到了应有的教育效果,获知学生是否对在线教育资源进行了有效利用,对这种新型的课程配置,又有着怎样的改进建议抑或是新期待。【关键词】高等教育;视频课;网络课程一、前言随着开放、共享思想的深入影响,在麻省理工学院发起的开放
2、课件项目引领之下,全球高等教育领域于21世纪初启动了一场影响深远的开放教育资源浪潮。而网络课程作为一种新兴的高等教育模式,其效果以及学生使用现状尚未可知,为此许多教育和研究者已展开探索。王涛、李青(2012)对国外名校网络公开课的教学活动模式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随着教育信息化和共享运动的不断发展,以“学习者为中心”必将成为今后主要的教学活动形式。王宇航(2013)提出了建设高校“微网络公开课(微课)”的建议,即在原有网络公开课理念的基础上,缩短视频的信息容量,主要面向一个课程、班级、学习小组的学生,增加与师生的互动设计模块。微课缩短视频容量、缩小受众,不仅可以兼
3、具现有公开课的特点,还具有交互性等诸多优点。另外,关于大学生网络公开课使用情况,孙文斌(2013)以教育技术专业的本科生为研究对象,研究大学生网络公开课的使用现状及需求,从“知晓维度”“使用维度”“需求维度”三个方面得出,学生希望学校能够提高网速,获得额外资源,并提出多项建议。笔者发现,对国内视频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现状和发展这两个方面,但较少对学生在网络公开课的使用方面的研究。本项研究试图弥补这方面研究的不足,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用。二、研究方法针对上述问题,项目组的研究思路为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实地采访等方式对大学生网络公开课的运用现状进行调查,通过现状窥见期待,改进未来。本次的调查范围较
4、广,涉及北京、湖北、广东、上海四地30所国内重点高校。项目组以电子问卷的形式发出,截至2018年3月18日,参与问卷填写总人数达1023人。调查结束共回收有效问卷873份,填写内容不具有参考价值或参与者所在学校未开设视频课的为无效问卷(150份)。所调查高校中,29所开设了视频课,未开设仅1所。本次调查对象具有普遍性,调查数据结果真实有效,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北京14所高校348人参与调研,占总人数39.9%;上海4所89人,占10.2%;湖北8所289人,占33.1%;广东4所147人,占13.3%。三、调查结果及相关分析1视频课程的使用现状将视频课使用现状作为分析主体,获取相关建议和期待,
5、是我们研究的重点。数据得出,未曾选修有33人;选修1-2门有186人;修满学分为547人;为知识选修多门有107人。分析可得,选修视频课数量与学校规定的学分相关,62.7%的学生在学分修满后放弃学习。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也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愿意选择多门。调查得知视频课观看时间数据。视频课授课时间长短不一,多半学生每次观看的时间为0.5-1小时,近30%的学生在选修了的情况下并未观看,而认真看完所有的学生仅占4.7%。上述数据表明视频课使用效率较低,并未物尽其用。2.视频课的类型与选修原因视频课的内容是学生关注的焦点。目前,高校视频课的类型大概可以分为人文、艺术、数科、社科和学校特色五大类。据
6、此,我们调查了学生选修不同类型视频课的原因。数据显示,74.3%因学分而选修;3.1%因个人学习兴趣;20.0%随意选择;剩余49人因其他原因选择。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选修视频课是为了修满学分,在选修过程中存在盲目性,只有少部分是出于个人的学习兴趣。另一个原因是,开设课程中,学校特色课程较多。如北京林业大学开设的15门视频课中,66.7%的课程具有学校特色、专业性较强,人文社科类和艺术类课程较少,类型较单一。与此同时,具有学校特色的视频课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匹配程度较低,无法满足学生兴趣发展需要。3.视频课考核方式考核是检验课程和学习效果的关键,因此我们也调查了目前高校采取的考核方式。论文占5.5
7、%;线上考试占84.5%。由此可得,考核以线上考试为主,论文考核为辅。虽视频课时间灵活,线上考核方式合理,但也存在明显缺陷,难保公平公正。论文方式考核,提交了论文就能及格,存在抄袭现象。线上考试可利用网络搜索答案,无法检测实际学习成果。因此,学生普遍认为视频课收获不大。四、对视频课的期待和建议学生选择视频课的主要目的是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课程选择多以个人兴趣、课程内容、任课教师的魅力为导向。学生普遍认为视频课仍有较大改进空间:首先,针对视频课使用效率的问题,建议通过内容改革来解决。学生希望课程内容能更具有实际意义,开设更多英语课程,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除本校外,开放和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平台
8、;建设高校视频课共享平台,实现各大高校资源共享,提高优质资源的利用率。其次,改进考核方式。增加随堂测验,完善系统,对质量作更高的要求;线上考试,建议试题对应视频内容,每年更新,杜绝抄袭现象。更新视频课的评价方式,从“合格”与“不合格”到分级制度,督促学生学习。第三,为使更多学生获益,建议各大高校建立统一的高质量视频课程平台,开通视频课专用网络频道,统一高效地集合教育资源,推出各个学校的特色精品课程,并在视频链接下附带视频以外的更多学习资源,真正建立起有“魅力”的现代教学平台。第四,为更好的应用视频课,应高度重视做好宣传工作,建立专门的网站汇集全部课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任课教师加强指导。总结起
9、来:更新观念,更新教学方式,定期更新视频内容;广开渠道,做好宣传与推广工作。视频课是互联网时代的宝贵资源,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高效使用,使得更多的学生领略各大院校风采,享受更多教育福利。五、本项研究的局限和对未来相关研究的建议尽管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选取了比较有代表性的样本和研究角度,但是在研究过程中也遇到一些困难,加之能力和水平有限,也使得本文的研究存在局限性。具体来说,本文的局限性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数据收集困难。视频课在高校开设的方式和内容不同,导致一些统计标准和信息的泛化,一定程度上对考察某些自变量对视频课成果的解释力产生了限制,在之后的研究中,可以结合各大高校本校的统计数据和问卷访谈结合的方式进行更为有针对性的研究,以获得更为精准的信息。第二,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对于国内重点高校,样本选择范围的局限性有可能削弱本文研究结果的解释能力和普适性。在未来研究中,可以将范围扩展至非重点高校以及艺术院校的样本研究并进行比较,从而进一步检验本文研究结论的适用范围。【参考文献】1李青,王涛.MOOC:一种基于连通主义的巨型开放课程模式J.中国远程教育,2012(03).2王宇航.高校“微网络公开课”的建设J.教育评论,2013(02).3孙文斌.国外名校“网络公开课”在国内运用的研究与启示J.中国远程教育,2013(10).第 6 页 共 6 页
限制150内